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4年巴西vs德国比赛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2014年巴西vs德国比赛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4年世界杯巴西1:7惨败德国。巴西世界杯最后决战之夜,对战双方为德国、阿根廷,最终在加时赛113分钟时,德国替补上场的球员格策一脚凌空抽射彻底绝杀了阿根廷,1:0取得冠军。由此德国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冠军,这也是德国历史第4次拿到世界杯冠军,追平意大利,仅落后于巴西,同时也成为首支在美洲大陆夺得世界杯的欧洲球队。
2014世界杯巴西在半决赛输给了德国队,而且是惨败,在巴西世界历史第一惨案,而且输了4球以上,这是巴西参加世界杯有史以来最大比分的输球,也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大比分战胜巴西队,同时他们也在最后的决赛中,战胜了梅西带领的阿根廷夺取最后的王冠。
德国队,巴西对德国,是201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其中一场半决赛赛事,于2014年7月8日于巴西贝洛奥里藏特米内罗体育场举行。德国在6分钟内攻入4球,上半场已领先巴西5球。下半场更一度领先至7比0,巴西只能在比赛的补时阶段射入1球。巴西最终以1比7落败。德国中场托尼·克罗斯当选比赛最佳球员。
尤阿希姆·勒夫(Joachim Loew),男,1960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勒拉赫县舍恩瑙镇。德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
2014年作为教练率领德国赢得巴西世界杯冠军。2014年德国队世界杯冠军主帅勒夫正式当选为本年度的“足球最佳主帅”。
2014年巴西世界杯,亚洲区4支球队的表现非常糟糕,12场小组赛仅取得3平9负,全部小组垫底淘汰。
本次世界杯共有32支球队参赛。除去东道主巴西自动获得参赛资格以外,其他31个国家需通过参加2011年6月开始的预选赛获得参赛资格。决赛期间总共在巴西境内举办共计64场比赛角逐出冠军。这也是首届运用门线技术的世界杯。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决赛场上,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加时1比0战胜阿根廷夺得冠军,马里奥·格策第113分钟上演绝杀。阿根廷、荷兰、巴西获得第2至4名。
2014巴西世界杯上,亚洲总共有着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伊朗这四队参赛。其中日本、韩国和伊朗队,皆仅取得1平2负的战绩,澳大利亚队更是遭遇到3战全败的战绩。亚洲四队齐刷刷的在各自小组里垫底,且仅总共只拿到3分。
2014世界杯,亚洲球队表现不佳,四支球队没有一支小组出线,日本小组赛1平2负,小组第四;澳大利亚三战皆负,小组第四;伊朗小组赛1平2负,小组第四;韩国小组赛1平2负,小组第四。
最终排名 韩国 伊朗 日本 澳大利亚分列 第27名 第28名 第29名 第30名。
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志在争冠的五星巴西在家门口被德国战车7球血洗,遭遇了巴西足球史上最为耻辱的惨败,现场的巴西球迷泣不成声,整个巴西笼罩一片悲伤之中。
参加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德国队,由老谋深算的勒夫挂帅,以诺伊尔、拉姆、博阿滕、胡尔梅斯
领衔的防守极为稳定,小猪施魏因斯泰格、厄齐尔、赫迪亚、克罗斯、穆勒和克洛泽等组成的中前场,不仅调度有方,进攻点多,进攻手段丰富。上演青春风暴的德国战车,是令任何球队胆寒的对手,整体实力也略强于内马尔领军的巴西队。
本届世界杯,德国队在半决赛7:1虐杀巴西队后,又在决赛中加时绝杀阿根廷队,连克南美双雄,夺得了队史上的第四座冠军奖杯,成为首支在美洲夺冠的欧洲球队。
以内马尔领军的巴西队,由冠军教练斯科拉里挂帅,他们对家门口举办的世界杯冠军势在必得,虽然在1/4决赛以2:1艰难淘汰了哥伦比亚,如愿挺进四强,但内马尔的重伤和队长蒂亚戈.席尔瓦累计黄牌停赛,打乱了斯科拉里的布暑,为崩盘性惨败埋下伏笔。
在视足球如生命的巴西民众面前,内马尔和席尔瓦两大核心的缺阵,给斯科斯拉里和球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斯帅在临阵前撤下攻防全面的暴力鸟保尼尼奥,是低估了德国强大攻击力的一大败笔,但惨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
即使队长席尔瓦停赛,马塞洛
和阿尔维斯领衔的巴西后防线,并非不堪一击。但求胜心切的巴西队开场就选择激进的打法,让攻击力强大的德国队得到不少机会,第11分钟穆勒进球打破僵局后,巴西队没有改变防守,仍然一如既往地进攻以求扳平比分,第23分钟克洛泽补射命中2:0后,巴西球员心态大乱,防线彻底崩盘,他们在7分钟内连丟四球,当29分钟赫迪拉攻入第五球时,现场的巴西球迷已经一个个泪流满面,伤心欲绝,比赛彻底进入垃圾时间。
下半场许尔勒在巴西队疼痛的伤口上再次撒盐,
在69和79分钟梅开二度,7粒失球的耻辱记录就此诞生,整个球场如同地狱。直到最后时刻奥斯卡扳回一球时,巴西球迷才有了零星的欢呼。
2014年7月9曰是巴西足球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五星巴西在米内罗的1:7惨败,是巴西足球史上最大的耻辱。他们的惨败有实力和战术因素,但更多是由于东道主的巨大压力,以及内马尔和席尔瓦两大核心缺战,而造成的心理崩溃,并非巴西队真正实力的反应。
至于博彩公司操纵传闻,没有具体依据,不足以信。因为视足球如生命的巴西人,绝不会容忍世界杯上如此的耻辱惨败发生。
先给结论:2014年的巴西队,是巴西足球史上少有的世界杯所有进攻体系全为一个人设计的世界杯参赛队伍。内马尔对于那支巴西来说地位已经远远不止于进攻端核心,而是进攻端支配和运转的唯一选择。弗雷德、胡尔克、奥斯卡,都是真正意义上绝对的角色球员,没有让小卢卡斯威廉等能力更强的球员上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内马尔找搭子——当然就结果上来说,这些都埋下了巨大隐患,内马尔作为唯一绝对核心承载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消耗和受伤的风险。
彼时内马尔的身体状态处于巅峰(这一巅峰持续到2017年后出现明显下滑),拥有极强的带球过程中大幅度变向处理球和支撑球的能力,是极其出色的前场支轴,但内马尔对抗方面并不足够好,同时需要在更加靠前的位置持球来扩大对于对方30米区域的影响力,因此需要前场有球员拥有大量跑动并及时反抢的能力,工兵型前腰奥斯卡就是这样的球员,而胡尔克在禁区内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内马尔的对抗压力(而当需要更加主动的人选时威廉会显得更出色,巴西主打威廉是直到18年才彻底做到的事)——当然彼时的胡尔克已经过了自己能力的巅峰期,持球一对一的能力下滑非常明显。而选用马塞洛而非当时综合能力很可能是世界第一左后卫的马德里竞技左后卫菲利佩-路易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绝对核心内马尔创造更多进攻上的便利条件。马塞洛虽然不像菲利佩能在一条边路上完成绝对支撑并且在内收防守时对中路产生巨大增益,但在前场拥有更多与内马尔默契配合带来魔幻效果的机会。
奥斯卡、胡尔克在世界杯前几场比赛数据上不算非常糟糕,但球迷们对他们主导进攻时的表现也是肉眼可见的——他们在核心区域内正面拿球一对一的成功率极低。这种过于明显的工兵属性,也更加代表着他们是为内马尔而生的。
总结是,内马尔之于那届巴西的地位,堪比06年齐达内之于法国(但那支法国各个位置显然强得多,如果有马卢达这样出色的替补攻击手巴西也不至于被德国队剿杀),是支撑整个中前场运转的唯一核心攻击手,巴西没有第二计划,没有任何备选方案,当失去内马尔,他们在进攻线上是没有足够持球带领整个球队正常运行的。当失去了核心持球点,巴西在前场很难停留太久时间,后腰面对的压力就会骤然增大。后腰压力增大,犯错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多(结果是,费尔南迪尼奥不堪重负全面崩盘,拿出了被队报直接打出历史级别的0分这样的低分),后卫线也会更直接地面对德国队强大攻击群的冲击。
蒂亚戈席尔瓦的缺阵是原因,但需要明确的是,半决赛犯错的不只是后卫,中场,前场的全面崩盘,30米区域内无法制造实质性威胁,这样的结果全部指向前场出现了某种问题。
绝对核心消失,球队难以为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4年巴西vs德国比赛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4年巴西vs德国比赛分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